一、场景说明
双师课堂
2022年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把跨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推向了前台,向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关于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尤其是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课程方案的基本原则中,突出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关于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课程标准编制和教材编写中,对跨学科实践提出了明确的课时比例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 另外,跨校教研、教育帮扶、名师课堂、疫情应急线上课堂等多种需要打破空间界限的场景,都可以通过双师课堂实现。
ClassIn这款教与学一体化的数字平台,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场景都可以很好的满足支持,除常规线下/线上/OMO课堂外,搭载一定的硬件设备,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支持双师同步课堂、名师课堂、疫情应急线上课堂,以及针对偏远地区的帮扶;教研方面,我们可以满足老师们对于远程听评课、联合教研、集体培训等场景的需求。
应用场景
更多场景
二、硬件环境
硬件清单
教学大屏一体机(触屏)
教室前置摄像头(拍学生),教室后置摄像头(拍教师)
6-8个麦克风和音频处理器(收学生声音),无线麦克风(收教师声音)
高保真音箱
注:
以上设备适用于52~72㎡的标准互动教室,设备具体型号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非互动教室(如:报告厅、博物馆等),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硬件布置
改造和利旧
三、怎样实践
备课
老师可选用资源中心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把本地的教学资源上传云盘,即可在教室内打开用于授课。课件可在线编辑、在线打印。
注:
进行双师授课的老师可以在备课时创建课节进行交流,进行课程共创。
除进行知识备课,还要设计双方的交流互动。
课前硬件与软件准备
双师课堂在建课的设置中,请把老师设置为“教师”和“联席教师”身份
请提前调试设备,进入教室后,设置好前后置摄像头、麦克风、教室布局(摄像头、麦克风的设置有记忆功能)
使用移动麦克风请提前充好电
两位教师提前进入教室,测试网络状况、音/视频传输是否顺畅(硬件设备和网路均良好的情况下,ClassIn实现音视频技术300毫秒以内微延时,保障双师教学的流畅性)
检查课程使用的素材是否已经上传云盘并完成转码,确保能够熟练调取素材/操作工具,保障课堂节奏顺畅
如果使用双屏/三屏,提前打开视频墙,把每个屏幕上要呈现的画面做好调试(双屏的回显屏展示对面班级的学生画面;三屏的回显屏显示对面班级学生画面,前置第二块屏显示对面教师)
如果学生使用智能设备,确保设备提前充好电、连网、分配好登录账号,需要学生在智能设备上操作的环节,老师需要给学生授权
注:首次双师场景教学,建议寻求顾问帮助
授课
画笔书写板书、勾画批注,课件、黑板上都可以进行书写
拖拽图片等教学元素,可用于生成性课堂
板书保存与分享,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老师教学资源留存
学课工具交互
师生教学互动
四、课程实例
同步课堂
实景课堂
实景课堂
五、双屏/三屏场景
双屏场景
在标准双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屏幕作为回显屏,放置在教室的后方或侧方,即为双屏场景。
双屏双师满足授课教师面对本班学生的时候同时看到远端班学生。老师在刚开始进行双师授课的时候由于不够熟悉镜头语言而总想回头在大屏上看远端班级的摄像头,但是在ClassIn支持的双师教室里,通过开启视频墙显示远端班摄像头并将视屏墙放置在回显屏上的方式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实现两班学生打破空间限制,如处一地共同学习。
三屏场景
在双屏场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屏幕放置在教室前方,专门显示远端教师视频窗口,有助于跨空间师生眼神、动作交流,同时营造“见面感”,增加师生的情感交流,真正实现双师教学的“天涯若比邻”。
如图所示,红色方框内为主屏,用于授课;黄色方框内为第二块前屏,用于两班学生实时看到远端班教师;绿色方框内为回显屏,置于教室后侧,用于两位教师实时看到远端班学生。
六、双师最佳实践案例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
1. 人工智能助力“双师课堂”与“一体化联研”的实践
海淀进校教育集团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双师课堂”现场教学实践和“一体化联研”活动。 【双师课堂】两位授课教师协同备课、合作教学、互动交流,组建了“主讲教师+辅讲教师”的实践共同体,共同呈现了一节初二生物课,围绕“国产番茄的优质高产之路——遗传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开展“双师课堂”现场教学实践。
图中为双屏场景的双师,后置回显屏展示的画面为远程班级的同学
【一体化联研】本次联研活动的主题是“冬奥进课堂:一起向未来 中国有担当”,海淀进校教育集团8所中小学思政教师全程参与。
线上参与联研的海淀进校附中、海淀进校附属玉渊潭中学、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海淀进校附小、海淀进校附属第三小学、海淀进校附属第四小学,以及线下参与的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南北校区和香山分校的教师代表分别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对教学设计中的挑战性学习活动设计提出建议。
图中依次为教师说课、集团校教师教研、集团校研讨交流的场景
2. 人工智能助力“双师课堂”和“一体化联研”实践——小学语文
【双师课堂】活动采用“‘双师课堂’现场教学实践+线上线下研讨+全国直播”的方式,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同行齐聚云端,在线观课并参与研讨,直播观看多达40000余人次。云南省安宁市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线上参与。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的杜春焕老师和海淀进校附属第三实验小学的刘彩昭老师作为执教老师,围绕“促进深度互动的学习任务”主题,进行《赵州桥》授课。两校师生打破空间限制,如处一地般互动交流、展示分享。学生们积极投入地参与学习,认真倾听彼此,主动表达观点,热切地研讨交流,高质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杜老师在课堂任务布置、活动组织、指导示范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刘老师及时地组织、引导、提示和个性化辅导三小学生的学习,两位老师协同教学,配合默契,通过教师间的互动也感染、带动着学生之间的互动。此外,在线教学平台的拍照上传展示作品、放大追踪和学生特写、多路视频画面的流畅切换等功能也很好支持了两校师生的交流与分享。
3. 海淀“大教研”之双师课堂和一体化联研——初二语文
【双师课堂】海淀进校教育集团聚焦“多元互动促语文学科育德”主题,开展以初二年级语文《核舟记》课例为载体的双师课堂和一体化联研活动。活动采用“双师课堂现场教学实践+线上线下研讨+全国直播”的方式,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同行齐聚云端,在线观课并参与研讨,直播观看达6000余人次。
海淀进校附属中学的辜孝红老师和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香山分校的张波老师组成了“双主体”双师协作伙伴。两班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互帮互助,获得成功、喜悦的积极学习体验。两位老师都是主讲角色,在学习任务布置、活动组织、本班学生的指导、两班学生的交互方面配合十分默契。此外,课前学情的检测与分析,基于平板的分组学习,在线教学平台的同屏书写、放大追踪和学生特写、拍照上传展示作品等功能也很好支持了两校师生的交流与分享。
4. 集团联研——线上教学与教研的新场景与新模式
5. 海淀“大教研”之双师课堂和一体化联研——小学体育与健康
6. 海淀“大教研”之一体化联研和双师课——初中数学